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纳兰性德〔清代〕
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柁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明白你为何感到落寞和孤寂,因为你独自停留在孤舟之上,四周尽是黄芦苦竹,仿佛当年白居易被贬谪至江州的情境。如今已是早春时节,江南的风景想必已如诗如画,青青的酒旗间,白烟袅袅升起。晴空下的水村鱼市,熙熙攘攘,一片繁华。
我遥想今夜你在船上的舵楼之中,伴随着微凉的春夜,定能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之中。走过画眉桥后,你便能目睹那令人震撼的钱塘江大潮,得享和美的家庭快乐。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顾梁汾南归后,曾在苕溪寓居。在创作此词之前词人曾托人带信给顾梁汾,但顾梁汾没有回信,词人仍认为顾梁汾居住在苕溪,故题名“寄梁汾苕中”。写这阙词时,应是康熙二十二年春天,距离顾梁汾南归时的桂花时节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 汇评 汇校 》.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2012年.96-98
赏析
“知君此际情萧瑟,黄芦苦竹绕孤舟”。起句愁闷凄清。黄芦、苦竹、孤舟,已是自然勾勒出一情萧索的场景。“黄芦苦竹绕孤舟”化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黄芦苦竹绕宅生”,很是荒凉寂寂无相伴。顾梁汾的仕途是不得志的,故词人拟出萧瑟的情境,亦有深知君心之意。
“青烟白酒旗,晴日水村鱼。”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这句话极具唐诗的精炼和疏朗,展现出一种安逸和宁静的状态。读到这句话,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句话的前两个词简单描绘出画面,而最后一个字则为整个句子增添了活力。江南之旅中,江南的烟雨和迷蒙的山光水色必定给容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巧妙地
简析
这首词词人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描写了好友归家途中的情景和心境,以欢快与祝愿结尾,表达了词人对好友顾梁汾的思念与慰籍之情。上片词人设想好友顾梁汾独自在归途中遇到荒凉景色,心中十分萧索,与市集上的繁闹形成对比;下片借用典故,写孤舟夜行之后,即将见到钱塘江上潮水起伏的自然景观和归家之后的闺中之乐。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0篇诗文 1277条名句
圆圆曲
吴伟业〔清代〕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